首页
音乐资讯
音乐流派
音乐学堂
音乐专题
民族乐器
西洋乐器
音乐公开课
音乐人生
中国校园健康行动 > 音乐 > 音乐学堂 > 正文

振兴地方戏曲 山东步步为“赢”

近年来,在地方戏曲振兴工程相关政策扶持下,山东地方戏曲经历一段时间的沉寂之后,再度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喜人态势。经过努力,山东的许多地方戏剧种拥有了各自的保留剧目、音乐唱腔、领军人物和热心观众,一批新戏、大戏在全国产生了一定影响,为地方戏振兴发展提供了样本。

一、政策给力 让地方戏曲“唱”起来

地方戏是“活态”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,是宝贵的文化资源和精神财富。山东作为地方戏大省,上世纪50年代地方戏剧种曾多达39个。随着形势变化和新媒体技术的普及,同全国许多剧种一样,山东地方戏发展进入低潮,到2006年全省能够演出的戏种仅14个,地方戏发展面临严峻考验。

2011年初,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,山东省宣传文化部门启动了“山东地方戏振兴工程”。同年11月,省委九届十三次全会又将“实施地方戏曲振兴工程”作为文化强省战略的重要内容。以政策扶持为突破口,以扶促兴,山东省地方戏曲“起死回生”,逐步“唱响”。

五音戏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,是第一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山东地方戏剧种,在济南一带广为传唱,鼎盛时期曾有东、西、北三路,目前只有西路一支被传承下来。作为该剧种的保护传承单位,淄博市五音戏剧团先后获得各类扶持资金500多万元,排演的现代戏《腊八姐》获全国“五个一工程”奖,剧种主要传承人霍俊萍两次荣获中国戏剧表演梅花奖。

山东出台政策,对于列入国家或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24个地方戏剧种所在院团,每团每年给予10万至20万元扶持资金;对65名国家或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,每人每年给予1万至2万元补助。通过这一措施,已经依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恢复或新建地方戏剧团11个,复排或新排地方戏剧目50多出。

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的同时,山东省将文化设施、文化资源向地方戏曲院团倾斜,把新建场馆设施作为地方戏振兴的舞台,并率先规划实施省直院团“一团一场(馆)”的目标,不断改善演出设施条件,彻底改变了以往无专业场馆演出、搭土台子唱戏的落后面貌。今年年初,山东又启动了流动演出舞台车配送工程,省财政首批投入500多万元,为16个下乡演出多的国有院团配备了流动演出舞台车。按照文化惠民12件实事规划,全省完成改制的106家国有文艺院团将全部配置流动演出车,实现“一团一车”全覆盖。此外,省财政今年还拿出1000万元,市、县财政配套,为500个演出场次多、效果好的庄户剧团配备音响、灯光等演出器材。目前,全省有各类庄户剧团5200个,每年演出10万多场,直接观众超过1000万人次。

二、体制创新 让地方戏曲“活”起来

山东坚持把改革的要求贯穿到地方戏曲振兴的全过程,使地方戏不仅“能够活”,而且要“活得好”。

在文艺院团改革中,山东注重加强顶层设计、系统推进。全省共有各类国有文艺院团118家,在职人员5157人。省里按照“投入不减少、条件有改善、人才不流失、发展可持续”的改革思路,一方面,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方戏种建立传承中心,加大保护力度;另一方面,加强同市、同城、同类、同业文艺院团的资源整合,组建演艺集团,建立现代企业制度,并成立全省性的演艺联盟和演出院线,全方位开拓演艺市场,在市场中谋求壮大发展。

在投入方式上,变“输血”为“造血”,变“养人”为“养事业、养项目”,变直接投入为政府采购和以奖代补,既有效地解决了院团的后顾之忧,又极大地激发了院团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。在内部机制上,变“大锅饭”为“绩效考核”,职工收入与工作绩效、岗位贡献挂钩,而且逐步建立了与市场对接的艺术生产机制、市场营销机制、选人用人机制等,推动形成了各展其长、各尽其能的发展局面。

改制后的院团轻装上阵,活力倍增。在莱芜梆子剧团改制过程中,政府把财政投入分为基本拨款和考评奖励两部分,每年设立100万元专项奖励资金,每年购买100场基层演出,同时实行重点项目投入制和内部管理企业化,重点扶持优秀剧目,有效提升了剧团的生存发展力和市场竞争力。该剧团创作的现代戏《儿行千里》已在省内外巡回演出180余场,观众达18万余人次,目前还接连收到甘肃、厦门等省市的邀请,演出计划已排到9月份。

在体制机制创新的同时,山东还积极推动地方戏曲保护传承方式方法创新。由于多种原因,有些地方戏剧种在一定时期内迅速衰落,既无剧团当载体,又无演员作传人,现有的体系很难纳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范畴。对于这类地方戏,山东探索出一条“依团代传”的新路子。大弦子戏流传于菏泽,“文革”期间专业的大弦子戏剧团被拆散,后来一直未能恢复。近年来菏泽以山东梆子剧团、枣梆剧团为依托,选调部分优秀中青年演员和学员学唱大弦子戏并取得成功,解决了大弦子戏有剧种无剧团、有技艺无人传的难题,实现了剧团和剧种的双赢。“依团代传”得到了文化部、中国剧协有关领导和专家的高度评价,认为这是一条值得向全国推广的加强濒危剧种传承保护的成功经验。

三、打造精品 让地方戏曲“靓”起来

山东把精品剧目的创作生产作为振兴地方戏曲的关键环节,坚持以演带兴,鼓励创作精品,打造演艺品牌,推动不同剧种、大戏小戏共同繁荣,使戏曲精品成为文化强省建设中的一道靓丽风景。

2008年,山东设立了“艺术创作专项资金”,结合实施地方戏曲振兴工程和筹办“十艺节”,资金数额每年大幅增长。2011年达到了2500万元,其中60%以上用于扶持地方戏创作生产。各市对地方戏剧种及相关院团的扶持力度也逐年加大,济南市从2011年起,每年增加1000余万元,支持包括地方戏院团在内的各类艺术创作及基层文化活动。青岛市财政每年拿出200万元,带动社会资金600多万元,用于鼓励艺术院团打造舞台艺术精品。

近年来,山东相继推出了吕剧《苦菜花》、《补天》,山东梆子《画龙点睛》、《山东汉子》,柳子戏《江姐》等一批地方戏优秀作品,收获了“五个一工程”奖、国家优秀保留剧目大奖、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奖、文华大奖、文华新剧目奖等多项国家级大奖,带动整个山东地方戏呈现出创作、演出两繁荣的景象。

此外,山东注重开展跨剧种、跨地域交流,通过“走出去,请进来”,吸收借鉴省外剧种在艺术上的优点及传承发展的实践经验,努力将本土剧种精心打磨成一颗颗品质独特、光彩夺目的“戏曲明珠”。近几年,省宣传文化部门开办多期戏曲理论学习班、演员研修班、编剧培训班,先后邀请评剧、豫剧等几十位知名戏曲理论家和表演艺术家到山东授课,就戏曲理论、唱腔、表演等进行现场指导,有效提升了山东地方戏的舞台呈现水平。

博采众长,多方借鉴,激发了山东地方戏的创作、创新热情。山东地方戏曲逐步走出“本土化”“老面孔”,在艺术表现上更富时代感和吸引力。2012年山东省新年音乐晚会上,山东地方戏大胆融入交响乐等其他艺术元素,令人耳目一新,赢得了现场观众的一片喝彩。

 四、培养人才 让地方戏曲“传”下去

 山东通过健全戏曲人才选拔机制,完善戏曲人才培养体系,全面加强戏曲人才队伍建设,较好地解决了地方戏青黄不接、后继乏人的问题。

2011年6月,山东举办了首届全省地方戏中青年演员大赛。今年4月,又举办了首届山东地方戏新创作小戏展演,为地方戏演员提供了一展身手的大好机会。

除了以赛代练,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,山东还充分发挥老艺术家的“传、帮、带”作用,加快培养各剧种尖子人才。2011年8月,省委宣传部、省文化厅举办了地方戏青年演员集体拜师仪式,吕剧表演艺术家郎咸芬、李岱江,柳子戏表演艺术家黄遵宪、李艳贞,五音戏表演艺术家霍俊萍等集体收徒,把艺术积累无私地传授给年轻一代,促进了青年演员快速成长。今年2月,77岁的郎咸芬又收下了一位新弟子。目前,在山东戏曲界,青年演员拜老艺术家为师已蔚然成风。

近两年来,山东积极开展戏曲人才在职培训,省、市两级共组织举办各类戏曲演员培训班或研修班60多期次、编剧培训班22期次、导演班19期次、舞美人才培训班16期次,培训各类戏曲专业人才3000多人次。7月12日,经山东省人民政府研究,山东省电影学校正式更名为山东省文化艺术学校,学校在保持原有优势专业的基础上,将增设山东梆子、茂腔、五音戏以及戏曲编剧、戏曲导演和戏曲音乐等戏曲类专业和舞蹈类专业。

戏曲人才培养重在从小抓起。为此,山东省制定出台了《关于进一步扶持戏曲教育发展的意见》,从2012年秋季学期起,省直院校对中专阶段戏曲教育实行免收学费,并探索中专到大专再到本科的十年一贯制教育试点。同时,加强实践平台建设,积极推动各戏曲教育院校与文艺表演团体、戏曲演出场所、群众艺术馆等单位对接,建成了50多个不同形式、各具特色的戏曲教学实训基地,增加在校学生的实践锻炼机会。

在提升专业技能水平的同时,山东还特别注重加强戏曲人才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,引导广大戏曲工作者争做德艺双馨的文艺工作者。去年以来,山东宣传文化系统开展了“三个一切”群众路线主题教育活动、“艺术家走进大众”活动等,广大戏曲文艺工作者深入田间地头、厂矿企业、军营哨所和机关学校,积极开展公益演出,传授普及戏曲知识,深受群众欢迎。

五、社会参与 让地方戏曲“热”起来

近年来,山东省积极创新思路,广泛吸引社会力量“办戏唱戏”,共同唱好“地方戏曲振兴工程”这出大戏,使地方戏热在基层、热在民间。

山东采取“政府搭台、企业出资、群众看戏”的方式,加强了对企业参与公益性戏曲演出的引导力度,以出售活动冠名权、适当提供企业形象展示或产品宣传便利等为条件,吸引有实力的大企业积极参与举办戏曲演出活动,使企业成为扶持地方戏振兴发展补充力量。2011年6月,省委宣传部在有关企业的支持下,举办了“百场公益戏曲乡村行”活动。此次活动的演出主体是庄户剧团,每个庄户剧团每演出一场,企业为其提供3000元的补助,企业共计支持约60万元。整个活动持续一个月, 28个庄户剧团演出了近200场,每场演出都能吸引300多人现场观看,直接受益群众达6万多人次,社会反响强烈。

2011年以来,全省各级国有戏曲院团共参与举办各类大型演出活动600多次,其中一半以上由企业提供部分或全部资金支持。除“百场公益戏曲乡村行”活动外,由省委宣传部牵头主办、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的大型戏曲活动,还有“端阳戏韵”山东省端午戏曲晚会、山东省2012年新年戏曲晚会、首届山东地方戏新创作小戏展演等,在彰显企业社会责任感、推动振兴山东地方戏的同时,企业的形象也得以提升,品牌知名度得以扩大,形成了政府、企业、剧团、百姓多赢的良好局面。

 此外,众多社会力量也积极参与到“唱戏”行列。围绕开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、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等重大主题宣传活动,各级检察、教育、老龄、工会、共青团、妇联等部门组织了大量的文艺演出活动,其中近2/3的节目属于戏曲类,进一步优化培育了山东地方戏振兴发展的社会环境和群众基础。

如今,山东地方戏剧种已由2006年的14个恢复到22个,周姑戏、四音戏、聊斋俚曲戏等8个濒临灭绝的剧种喜获新生。山东省正积极筹备成立“山东省振兴地方戏促进会”,聘请省委或省政府有关领导同志担任会长,宣传、文化、财政、教育等部门和各级地方戏院团都积极参与,从而加快山东地方戏曲振兴步伐,使其绽放出更加绚丽夺目的光彩。

分享到:
来源:山东省文化厅  2014-06-03  12948 0
精彩推荐
中国校园健康行动城市联盟

上海市

重庆市

浙江省

山东省

黑龙江省

江西省

甘肃省

福建省

海南省

宁夏回族自治区

新疆维吾尔自治区

Copyright © 2011 chinaschool.org.cn,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07010518号

执行单位:中玉之天(北京)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:北京捷图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